DQZHAN技術訊:工信部:實施制造強國戰略 成為新技術**領跑者
據工信部官網2月3日消息,在新一輪工業**的競技中,已經處于工業化中后期的中國,必須加快實現制造業由大變強的發展目標。制造業由大到強,不僅是歷史的必然選擇和發展的內在規律,更是現實的迫切需要。加快制造強國建設,不僅是時代賦予制造業的歷史使命,更是適應中國國情的戰略抉擇。
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是應對國際競爭格局的必要選擇。隨著全球制造業發展格局的深刻變化,我國制造業面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前后夾擊”的雙重挑戰。中國要在新的格局中勝出,唯有加快實現制造業由大變強。
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是搶占新一輪產業制高點的需要。科技**正在推動人類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發生深刻變革。特別是信息技術和制造技術的融合,大數據、云計算、3D打印、新能源、新材料等技術的重大突破,對制造業生產方式、發展模式帶來顛覆性、**性的影響,并將重塑全球制造業發展格局。面對新的歷史機遇,中國要搶占新一輪產業競爭的制高點,唯有加快實現制造業由大變強。
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是實現兩個百年夢想的重要保障。工業是我們的立國之本。實現中國夢、強國夢,其核心要義是國家實力要強。其中,既包括國防實力,也包括經濟實力。而經濟實力的核心是制造業。制造業強國仍然集中在發達國家。中國要成為真正的經濟強國,唯有加快實現制造業由大變強。
制造強國戰略的編制,承上啟下脈絡清晰。30年前,1983年7月12日,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抓緊研制重大技術裝備的決定》,即國發110號文。自此,我國重大技術裝備研制上升為國家戰略,自主化征程開始起步。此后,黨的十六大、十七大、***都把振興和發展裝備制造業提到了十分重要的高度。發展裝備制造業是一項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國策,制造強國戰略應運而生。
制造強國戰略的提出,審時度勢恰逢其時。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實施了工業強基、**裝備制造、技術改造等專項工程,取得了長足進展。我國核電、大型水電、火電、特高壓直流輸變電、大型起重設備等一批**裝備,已躋身于世界先進行列。相對薄弱的機床、農機、基礎件等行業中的部分產品,也具有了較強的國際競爭力,為實現機械工業由大到強奠定了基礎。
制造強國戰略的核心,揚長避短布局**。**裝備制造業是“國之重器”,是**建設制造強國的主戰場,是制造強國戰略取勝的利器。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必須高度重視**裝備制造業發展,加快推進重點行業結構調整,力爭在若干關鍵領域實現重大突破。重點圍繞智能制造、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軌道交通裝備、航空裝備等**領域,集中資源優勢,加大對重大技術裝備發展的前瞻性、戰略性問題的研究。
制造強國戰略的實施,穩扎穩打分步推進。制造強國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分階段推進,不能一蹴而就。我們目前成功步入了工業化中后期發展階段。盡管我們已經具備了產業根基和條件,但自主**能力不強、產品質量問題還比較突出、資源利用效率比較低、產業結構不是很合理及**產品能力比較弱等問題依然存在。因此,我們需要分步驟、分階段完成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戰略轉變。
2015年,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啟航,制造強國的大旗還將**和加速中國制造業發展。
長江證券研報之前表示,在國家政策推動下,2015年整體看好智能制造、**裝備、國企改革等方向。由于《中國制造業發展綱要(2015-2025)》初稿已完成,數字化、智能化為工業發展主線。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統,工業4.0是未來制造的理想狀態,核心為自動化控制系統、移動互聯、智能機器人。出于對沖人工成本上升及提升效率的考慮,智能化升級的趨勢不可逆轉,機器人及自動化控制技術將是開啟這一時代的鑰匙,成長空間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