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ZHAN訊:一場微信掀起的電網服務**
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廣泛使用意味著什么?
微信除了可以讓你與陌生人搭訕,慰藉內心的孤獨感,你看到了機遇了嗎?微信近4億用戶每天都在刷朋友圈,電網企業的影子呢?
互聯網讓這個地球變小了,這個結論大家毋庸置疑。
近10年,電子商務從*初的門戶主導到搜索主導,再到如今的分享、互動體驗,以微信、Myspace、Youtube為代表的社交媒體如今已是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社交媒體的商業化應用也已經成為各***共同思考的命題。
電網企業作為自然屬性壟斷企業,無憂于產品營銷,重心落在服務客戶。如何改變思路,緊隨時代變革的脈搏,融合平臺與大數據優勢,在社交平臺生態下追求客戶服務的*大利益化值得深思。
觀念之變:商業模式轉變帶來的機遇
縱觀歷史,可以梳理出傳統的商業模式的雛形。從農耕時代以物易物的集市興起,到秦國時期鑿開的京杭大運河,內埠成了古代主要商業貿易匯集地,地處運河和長江的匯合處的揚州就是突出代表城市。到動蕩的清末,外國不斷入侵,脅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開放更多通商口岸,天津、上海、廣州等沿海通商口岸城市成了貿易發展新支點,也逐步形成以這些口岸為中心的貿易區域。
2010年10月,雷軍領軍的小米手機破土而出,這樣一個不曾出現在實體店銷售的手機到2013年末,市場估值超過100億美元。再看剛剛過去的2013年的“雙11”營銷大戰,淘寶銷售額高達350.18億元。據了解,2009年淘寶發起的“雙11”營銷元年僅為一個億。短短的5年時間卻醞釀出如此瘋狂增長的數據,無法阻擋的電商大勢,正在掀起一場****的商業**。
從*初的商埠口岸到工業社會、信息社會再到互聯網社會,除了科技發展之外,人的生活習慣和消費方式成了商業平臺的原點。
看中一條裙子,只需對著商品標簽一按手機,就可以將其買下;站在路口等車,只需對著手機屏幕軟件發出指令,出租車就會出現在你旁邊,而且在下車時,完成整個支付過程。這不是電影里的橋段,而是真實體驗的一幕。只需安裝一個小小的微信,你能想象到的一切生活應用,都能通過其移動支付功能來實現。
仿佛就在不久之前,我們還在質疑尼葛洛龐帝的《數字化生存》是否太過遙遠。然而似乎只在一夜之間,電商時代就快步走來,改變著許許多多人的生活。拉近來看我們電網企業,以廣東電網為例子,這幾年,廣東電網公司的市場營銷服務也開始從傳統的營業廳走上網絡,先后開通網上營業廳、移動APP客戶端(掌上營業廳),再到去年12月開通微信服務平臺。客戶不用到營業網點,僅需要通過PC或者移動終端就可以登錄客戶端,將個人信息與微信賬號綁定,即可實現查詢、繳費等多種功能。可以看出,我們的營銷服務一直緊隨時代的商業模式和客戶的消費習慣在轉變。
支點何在:探源網絡服務平臺的基礎支撐
其實,早在去年7月,廣東電網公司的佛山、珠海兩個地市局就開始啟動微信服務平臺。隨即,廣東電網轄區內的另外17個地市供電局陸續開通微信服務平臺。
放眼國內,目前國內供電企業推出微信營銷服務的企業不過五六家。國家電網以江蘇和重慶為代表,而南方電網則有廣東電網、廣州、深圳供電局。
這個不就是在微信上申請一個服務號嘛,有什么難度?可能有個別兄弟單位對此做法不屑一顧。
“應該說,沒有創先就沒有營配信息集成。沒有營配信息集成就見不了微信服務平臺。”廣東電網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眾所周知,南方電網公司成立不過十一年,以前歸屬權不一,服務表單五花八門。加上后來陸陸續續“收編”的縣級供電企業,不管是在業務規范,還是服務流程上都存在很大差異化。同時,專業管理條塊化,業務流程割裂,導致配網規劃建設、配網生產、客戶服務脫節。
“配網只管配網的,哪里管營銷口的事,各業務部門無法高效地協同運作,工作效率難以提高。”廣東電網微信管理員談起梳理,深有感觸。配電網結構復雜、變化頻繁,加之設備資料及客戶信息數據量龐大,業務數據不完整、不準確,又缺少信息的關聯和共享,管理難度非常大。
從2007年,南方電網公司在廣東電網首開先河,試點創先工作,在市場營銷方面要把以客戶為中心貫穿到價值鏈的各個環節。
記者了解到,在微信服務平臺上的電費信息、賬戶信息、檔案信息等功能都需要接入大量數據。如果數據錯誤、過時,分析結果就會出錯;而如果數據冗余、混亂,則會增加獲取有效信息的難度,導致數據處理效率低下。而前期通過營配信息集成系統的規范、統一,有效確保了數據高質量和規范化。以客戶查詢電費為例子,如果當初沒有統一要求表單電子化,全省信息不能同步,那可能影響到客戶查詢體驗滿意度。
經濟效益:給微信服務算一筆賬
作為客戶,在什么情況下會撥打95598?如果按照重要性排序,首先是家里停電了,其次是電費收多了,再往后可能有報裝、用電情況等業務需要咨詢客服。
以佛山供電局為例,他們現有用戶230萬,客服人員僅有49位,而且還需要三班倒,可以想象客服人員每天的工作量之大。但是換個角度,作為客戶要撥打專線電話進入IVR導航,按1234選一堆菜單,然后聽上一段音樂等待轉接;如果運氣好的話1分鐘可接通,如果運氣不好,需要更長時間等待或者重新撥打輸入。總之,這一服務體驗是不**的,并且用戶只能被動接的,如果再碰上客服人員態度不好,極可能就演化出一次投訴。
而通過微信服務平臺,我們可以快速完成電費查詢、電費繳納等的業務辦理,大概只需要30秒,而這30秒還是碎片時間,隨時隨地都可以處理。如果下一步實現用電信息采集和配用電在線監測全覆蓋,那可以讓用戶在停電情況下,用手機報故障,還能讓搶修人員**時間收到信息,減少停電時間。另一方面,微信服務平臺是通過人機智能互動技術來實現的,機器的準確性和快速性是一般客服人員無法比擬的,用3個詞來形容微信服務平臺是*合適不過了:“便捷、快速、準確”。而如果真的將這三個詞做到了**,也就根本不用擔心這個平臺的黏度不夠、使用率不高了。
除了給客戶體驗上帶來便利,開通微信服務平臺到底能給電網企業帶來多少好處?
電網企業每年需要向客戶發送停電信息、欠費信息,郵寄電費賬單和發票等,按照每條短信幾分錢、郵寄幾毛錢計算,企業每年需要向運營商支付巨額的短信和郵費費用。假設這些短信、賬單將來一大部分可以通過微信服務平臺替代掉,對于企業來說無疑可以節省不小的一筆開支。
此外,南方電網一直是以95598客服中心的服務上等著稱,轄內的各省公司每年都位居當地公共服務滿意度前列。但在硬件的另一面,維持一個服務優良的客服中心,成本相當高昂。微信服務平臺基本定位是滿足客戶的自主服務為方向。即大部分用戶所關注的內容都可以通過微信操作界面自主完成,90%的服務都可以通過機器人來完成,只有很少的部分需要人工客服。
顯而易見,如果電網企業的這項“微客服”新服務不斷**完善,在某種程度上減輕了客服的壓力,降低客服成本;同時方便用戶,有效減少負面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