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ZHAN訊:韓華收購大宇造船“過關”!更名“韓華海洋”?
歷經66天,韓國**巨頭韓華集團(Hanwha Group)收購大宇造船的交易終于通過全部反壟斷審查獲得“有條件批準”,這是韓華集團自2008年**嘗試收購大宇造船以來時隔15年終于跨過審批關,同時也是自大宇造船2001年完成債務重組后,這家韓國造船巨頭時隔22年將再次邁出經營正常化的步伐。
韓國公平委“有條件批準”合并,現代重工擔心成為“毒藥條款”
4月26日,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FTC)召開全體會議,以對韓華Aerospace Co. Ltd.、韓華系統等5家企業獲得大宇造船49.3%股份的企業合并采取糾正措施為條件,決定予以批準。韓華方面也接受了委員會提出的條件,由此該收購案的審批程序完成。
至此,韓華集團與大宇造船的企業合并申請在66天內連續通過了土耳其、英國、日本、越南、中國、新加坡、歐盟、韓國等8個國家和地區反壟斷監管機構的審查,再經過剩下的繳納收購資金、股東大會批準、股東大會選拔理事等物理程序,預計今年5月份內即可完成合并。
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提出的整改措施主要內容是,韓華在向大宇造船的競爭對象——HD現代重工業、HJ重工業等公司提供軍艦零部件時,不得在公開價格和技術信息方面做出歧視性行為。
對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的“有條件”批準決定,HD現代重工工會表明了歡迎的立場,認為“有條件”批準此次合并為公平競爭準備了“保險栓”。而大宇造船工會則擔心此舉會成為嚴重侵害企業自律性的“毒藥條款”。
此前,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對韓華集團與大宇造船的企業合并相關的競爭限制問題進行了討論。為了消除這種憂慮,決定禁止不正當差別化地提供艦艇搭載設備的報價,競爭企業通過韓國防衛事業廳向申報公司要求提供艦艇搭載設備的技術信息時不正當拒絕的行為,以及向子公司提供從競爭企業獲得的商業秘密的行為。
韓華收購大宇造船“過關”!更名“韓華海洋”?
韓華集團以及大宇造船要遵守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為期3年的糾正措施。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計劃,將根據市場競爭環境、相關法律制度等變化,討論是否延長糾正措施。對于這一決定,HD現代重工表示:“為了公平競爭,希望通過設定*低限度的保險栓,使國內造船市場恢復正常。”
HD現代重工相關人士表示:“期待國內造船市場實現正常化,也希望通過公平的市場競爭,成為韓國造船產業進一步騰飛的契機。”HD現代重工工會相關人士也表示:“此次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的糾正措施,為實現造船行業**領域的公平競爭,準備了*低限度的保險栓。為了使公平貿易委員會的糾正措施順利執行,政府行政當局的后續措施和大力監督非常重要。”
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認為,韓國防衛事業廳作為**市場的強力購買者,如果不采取直接購買艦艇零部件的政府供給方式,而是由艦艇建造企業承包購買,防衛事業廳在監督方面存在局限性。
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舉例說明道:“由于艦艇零部件企業提出高報價,導致艦艇建造企業放棄艦艇投標,防衛事業廳將無法進行監督。對于**成本,由于**企業和防衛事業廳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管理、監督存在局限性。在監督和制裁艦艇零部件的差別化定價方面也存在局限性。”
大宇造船工會的立場則與之相反,認為政府控制除了政府供給方式以外的價格是“毒藥條款”。工會相關人士表示:“公正地提供技術信息是理所當然的,向子公司提供從競爭公司獲得的商業秘密是違法行為,這也是理所當然的糾正措施。但是將政府承包以外的價格統一卻是過分的措施。比如在厚板等配套市場上,每家造船企業提出的購買價格都不同,但艦艇零部件生產企業以必須以相同的價格向所有供貨商提供零部件,這可能會成為侵害企業自律性的有害條款。雖然政府會在3年的時間里對必要的部分進行完善,但如果3年以后延長該條款,問題將更加嚴重。”
更名“韓華海洋”?韓華集團:收購大宇造船打造“韓國版洛克希德·馬丁”
韓華集團表示,盡管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的“有條件”批準使得自身在經營上受到制約,但從大局出發,為了盡快實現業績惡化的大宇造船的經營正常化,通過培育基礎產業強化國家競爭力,決定接受公平貿易委員會的決定。韓華集團將遵守公平貿易委員會提出的包括禁止對部分艦艇零部件進行價格、信息歧視等在內的糾正措施內容。
韓華集團相關人士表示:“從不能錯過經營正常化黃金時間的產業報國角度出發,為了國家基礎產業重建和韓國**產業的全球攻略,集團承受著經營業績風險和當局的糾正措施,決定收購大宇造船。”
韓華集團計劃,韓華將在5月內參與大宇造船的有償增資,并召開股東大會選舉董事,爭取迅速完成收購工作。由此,大宇造船自2001年進行財務重組以來時隔22年有望實現經營正常化。在5月份之內完成收購工作,邁出將大宇造船重生為全球革新企業的**步。
韓國有分析認為,通過此次收購大宇造船,韓華集團副會長金東官主導的**部門事業結構改編工作已經結束。該項工作的目標是將韓華集團培育成“韓國版洛克希德·馬丁”。
韓華集團收購大宇造船成功后,以資產總額為準,向“100萬億韓元集團”目標又邁進了一步。據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近發布的《2023年公示對象企業集團》資料顯示,韓華集團在此次以資產總額為基準進行的韓國企業排名中,在完成此次收購后仍保持第7位,資產總額將增加到95萬億韓元(包括韓華集團830280億韓元+大宇造船123420億韓元),鞏固了自身作為韓國企業“Big7”之一的格局。
韓華收購大宇造船“過關”!更名“韓華海洋”?
*重要的是,韓華集團收購大宇造船后,可以構建從陸地到海洋、航空航天的**產業體系,具有重大意義。有分析認為,這為韓華集團成長為像美國洛克希德·馬丁一樣的*****企業奠定了基礎。
韓華集團的戰略是,將集團的核心力量與大宇造船擁有的世界**水平的艦船設計和生產能力相結合,不僅使大宇造船提前實現經營正常化,還將成長為開拓可持續海洋能源的全球革新企業。
此外,韓華集團還將超越企業單純地創造利潤的局限性,努力創造就業崗位,擴大韓國**產業出口,為強化韓國的國家競爭力助力。韓國業界人士表示,預計這將為因造船業長期低迷而陷入停滯的巨濟地區經濟和地區發展帶來巨大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大宇造船的經營狀況在去年9月簽訂收購相關業務協議(MOU)后持續惡化,急需通過有償增資“**”。*近2年,大宇造船的赤字規模達到了3.4萬億韓元,負債比率達到驚人的1600%。預計今年**季度大宇造船仍將遭遇大規模虧損,自2020年第四季度以來連續10個季度出現赤字。
今年以來,大宇造船也沒有實施進取型的接單策略,**季度僅接單8億美元,遠低于去年同期的42億美元。這在造船業處上升于周期的形勢下,與競爭企業相比顯得十分咋眼。
對此,韓華集團解釋說,大宇造船的核心人力流失、招工難問題非常嚴重。去年一年就有超過160名員工跳槽到競爭企業,特別是作為實務業務核心的代理、科長級和特種船設計人員的流失更為嚴重。2013年,大宇造船員工人數為13000人,到2022年底已減少到8300人。
韓華集團表示,將以收購大宇造船為契機,在現有的航空、航天、陸地**產業的基礎上,打造“陸海空綜合**體系”,為成長為名副其實的全球**企業奠定基礎。同時,在氣候危機和能源**問題導致全球能源轉型加快進行的情況下,韓華集團計劃通過大宇造船的造船及海工技術鞏固全球綠色能源巨頭的地位。
韓華收購大宇造船“過關”!更名“韓華海洋”?
據悉,韓華集團也正在推進收購大宇造船后將其名稱變更為“韓華海洋(Hanwha Ocean)”的方案。業界相關人士表示,這表明了韓華集團在收購大宇造船后將面向“海洋”擴張參與全球海洋產業競爭的態度。
據了解,去年12月27日,大宇造船申請了名為“韓華造船海洋(Hanwha Shipbuilding & Marine Engineering;HSME) ”的商標權。今年2月,韓華集團收購大宇造船特別工作組(TF)在其召開的大宇造船員工座談會上表示,韓華集團在完成大宇造船的收購后,將把大宇造船更名為“韓華海洋(Hanwha Ocean) ”。